此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柴荣拿了宁州、莫州、瀛洲三州,这三个地方加上益津关和瓦桥关,还有乾宁军,加在一块一共是十七个县,包括将近两万居民,十余万人。
柴荣却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那就是带着侍卫亲军杀向瓦桥关。这里面就有赵匡胤,但是柴荣为了追求速度,他仅仅带了五百余人。
当时契丹方面应该是已经知了柴荣的份,也知了此时在这一圈人护卫的人就是皇帝,而这些骑兵在外面围了一圈又一圈,拿着火把,看着柴荣转了大半夜,但是却是没有攻。
在半夜大家休息的时候,突然侍卫们全激动了起来,没别的,就是契丹骑兵来了,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多少人,但是据当时的况来行推测,那是远远超过了柴荣队五百人的。
准备连夜赶到瓦桥关,让守关将士城投降,此时的柴荣的确有这个本钱,也有这个气魄。
柴荣大军威莫州和瀛洲,这两个地方的官也都是汉人,听说柴荣带着周军主力赶来了,一个也都吓得不轻,所以全都是不战而降,继续跟着柴荣混,他们想在柴荣的带领反攻幽州,甚至契丹腹地。
等到柴荣休息好了,他奔着瓦桥关而去,到这瓦桥关,赵匡胤已经结束了战斗。咳,这说法还是不对的,不能说结束了战斗,只能说顺利拿了瓦桥关,因为在这里本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战斗,之前包围柴荣的那一支契丹军也不知跑哪去了。
其实柴荣的故事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算是结束了,唉,叹一气,柴荣这一辈也没机会幽州城里。
瓦桥关的守将,也是一个汉人,不战而降。
这样的战果可谓是十分辉煌了,而柴荣主力在益津关,但是他周边还有不少的地方军,他们都在迅速的行动,在柴荣暂时休整来的这一段时间,周边的易州、辽州等地也是相继被攻。
这名字霸气,而柴荣的决定更是霸气,在雄州(益津关)休整好了之后,柴荣当即决定新建霸州州城,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契丹骑兵,而他带着大军要继续北上,这一次的目的就是他这一次的真正目标,那就是幽州。
但是契丹军围了大半夜,最终还是撤走了,史书上记载,跟这柴荣的官员么么一个个都是惶恐不安,但是只有柴荣看起来一也不担心,也没有任何惊慌的表,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一般。
但是这一次柴荣的确是一次冒险行为,而柴荣也真的遇到了险。
柴荣一直以来都是很佩服唐太宗李世民的,因为李世民不仅仅搞定了政,而且还慑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,当时李世民有一个敌人叫突厥,和此时柴荣面对的敌人契丹,基本上都是一个质,所以柴荣很多时候,都是把自己当成了李世民,他也想着慑服诸族,天归服。
这一段时间,柴荣也没闲着,他对于刚刚占据的三个州,行了安定,修政治,还将益津关改为雄州,瓦桥关改为霸州,合称起来就是雄霸(咳,为啥我想起里了风云天)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柴荣令亲征幽州,还是遭到了烈的反对,但是这事柴荣已经习惯了,他的亲征有几次不是在反对声中取得胜利的,所以也没当回事,但是就在当天夜里,柴荣生病了,而且还是很重的病,无奈之,攻幽州这件事只能无限期延后。(未完待续)
拿了益津关和瓦桥关,柴荣此时已经有能力攻幽州了,但是柴荣此时还不能攻幽州,因为他要先肃清周边的威胁,这周边的威胁就是莫州和瀛洲等地。
这一夜有惊无险,但是柴荣的冒险之旅也到此结束了,而柴荣这天晚上之所以遇到风险,我觉得和他之前的一个决定是分不开的,那就是他在休息的时候,让跟着一起来的赵匡胤先走一步,赶到瓦桥关。
此时的柴荣则是淡定的坐在营帐前,在皎洁的月光也认真的审慎的看着这些契丹兵,契丹不动他也不动,此时的柴荣心里应该是不存在恐惧的,因为当年在寿州城,面对刘仁瞻的弓箭,他都是淡定如斯。
契丹或许也想着围攻柴荣这一帮,但是他们不敢,因为柴荣的名气太大了,也可能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太过大,他们也担心不是柴荣的对手,所以最终还是撤了。